〈台灣新文化不服台北市政府停刊處分訴願書〉,頁0。
陳永興,〈淚水洗刷著先人前輩的血跡……〉,頁1。
‧台灣文學‧
御龍氏,〈島戀〉,頁4-7。
‧新文化焦點‧
胡秋伯執筆,〈催生「美麗島學派」--兼論台灣人運動的歷史定位〉,頁8-12。
其實美麗島學派早已存在,替它「催生」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字眼。我們只是要爲過去台灣人(以及其他關心台灣前途的專家學者)在人類追求自由民主的艱苦歷程中所做的種種努力與犧牲,給予一個更明確的定位。讓大家在更鮮明的旗幟底下,愼愼重重,嚴嚴肅肅地把台灣的前途,把人類的前途,當做一門學問來看待。
金大中著‧宋田水譯,〈歷史隨時在發問--金大中獄中作品選〉,頁14-21。
楊起東,〈人與鴿之間--論人間的各種對立〉,頁99-110。
這是一隻只有一隻脚而瘦小的鴿子,在鴿子的自然世界裏,牠是被排擠淘汰的對象,沒有其他的鴿子會去幫助一隻落難的鴿子……,然而無家可歸的老人,却獨獨偏愛這隻鴿子。
他揉碎麵包,趕開其他爭著啄食的鴿子。這是無家可歸,同病相憐嗎?
在台灣,無家可歸並不是一個主要的社會問題,一人落難,總有親友接濟,不致淪落街頭。但是,台灣社會中却有的是無國可屬的人,他們是沒有國家的人──國民黨壓迫下的台灣民族。
‧誰來解放台灣勞動者?‧
〈誰來解放台灣勞動者?〉,頁22-57。
這個解放運動的領袖是哲學,其中心則是普羅階級。如果不能超越普羅階級,哲學是無法落實的。而不使哲學落實,普羅階級也永遠無法超越。──馬克思,年輕時著作
許水綠,〈台灣工黨,够前瞻性嗎?〉,頁24-29。
台灣勞工階級終於要走上解放的道路,任誰也擋不住。
陳古井,〈失足了!--論工黨黨綱〉,頁30-37。
工黨的綱領透露出妥協氣息,爲它的發展道路投入陰影。
李明浩,〈對誰有利?--評工黨的「中小企業綱領」〉,頁38-47。
工黨「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純粹是小資產階級觀點的經濟主張,將使台灣勞工註定了被剝削的命運。
盧清泉,〈什麼人的工黨?怎麼樣的工運?〉,頁48-57。
勞動人民在政治鬥爭中成長,他們必須掌握住眞正解放自己命運的組織形式與運動路線。
‧文學界‧
陳少廷,〈不堪回首話當年--我爲什麼要編撰「臺灣新文學運動簡史」〉,頁58-61。
偉大的眞理是供人批判的,而不是供人膜拜的。──尼采
‧勞工運動‧
柯瑞明,〈站出來才有希望--桃園客運罷工始末〉,頁62-65。
‧農學合作再出發特別報導‧
〈農學合作再出發〉,頁66。
詹澈主講‧邱斐顯整理,〈見輔就倒--爲什麼台灣農會需要改造〉,頁67-71。
蔡建仁口述‧邱斐顯整理,〈第一個技術官僚總統--蔡建仁小析李登輝的農業發展主張〉,頁72-75。
李登輝,台灣的第一個台灣人總統,他在台灣大學時專攻農業經濟,踏入社會後,又先後服務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台灣大學、台灣省合作金庫以及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的前身「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並且在農復會任職期間,兩度赴美進修,以農業與經濟發展爲研究主題。
以農業專家的身份當上台灣總統,給衰竭不振的農業與殷盼新局的農民,帶來些許希望。然而這些希望是否有什麼事實基礎呢?李登輝對於農業變遷的主張,又如何被政策主流所吸納?這些事題,都頗值得深入探討。
‧教育改進‧
林雙不,〈求全責備!--參加「全國民間團體教育會議」有感〉,頁76-77。
趙少平,〈我要救的國家在哪裏?給教育部長毛高文的一封公開信〉,頁96-98。
嘉義農專事件四個月來並沒有眞正平息。我們這個島上數萬個學校裏的「校長問題」,在某政權的掩護下,能夠曝光且接受消毒打針的,例子太少太少。趙少平「只」是個老師,嗓子再大,對於裝聾作啞的「有關當局」,有用嗎?
但趙少平也不「只」是個老師,在自己生存利益飽受威脅的情況下,他是少數站出來爲敎育的利益講眞話的老師。
他是七、八歲時天天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破去殺」那一代中國人,如今,身在台灣,心在台灣,他向我們問道:「我要救的國家在哪裏?中國是沒有亡,但也沒有強,也永遠不會強,我該爲她做些什麼?」
‧革命運動‧
E. Hobsbawn著‧森宇編譯,〈學革命愛革命--論知識份子與革命〉,頁78-84。
E. J. Hobsbawn霍布士邦,出生於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並且在維也納、柏林、倫敦和劍橋接受敎育。他在1949年與1955年間,曾担任劍橋大學國王學位(King's College)的講席的職位。目前則是倫敦大學柏克白克(Birkbecle)學院歷史講師。他曾多次訪問美國,並担任史丹福大學經濟系與麻省理工學院人文學系訪問敎授之職。足跡遍歷歐陸、中東與拉丁美洲國家。
霍布士邦的著作,深獲學術思想界的好評與重視,包括「勞工的轉捩點1880-1900」(Labour's Turning Porint 1880-1900),「古代的反叛」(Primitive Rebels),「革命的年代」(The Age of Revolution),「工業與帝國」(Industry and Empire),以及與George Rud'e合著的「指揮官千秋」(Captain Swing)等。
Revolutionaries「革命分子」一書,係收集霍布士邦在歐美著名的人文雜誌與報章發表的書評與論文而成。可謂關於革命與革命分子的優異學術鉅著與第一手資料。該書剝繭抽絲地追繹世界各地革命意識型態與行動的軌跡──從俄羅斯到越南,從西班牙與古巴──精心描繪出政治運動、游擊隊、戰事或是個人式暴力行動的目標、方法、成功與失敗。
特別是書中關於共產主義如何擊潰敵對的意識型態,而成爲世界革命力量的主控室等,頗具隻眼的刻劃,還有它對歐陸各國共產黨中個體特質的深思熟慮,以及對革命與知識分子之間辯證關係的檢視,都使得這本書冷靜而客觀,却又不失瞬息的熱切與光芒。本篇是由該書第二十五章節錄編譯而成,分上下刊出。
‧新文化短打‧
廖莫白,〈詩人,先爭取坐牢的權利吧!〉,頁85。
廖莫白,〈民進黨的參與矛盾〉,頁86-87。
‧台灣語文‧
楊劍星,〈淑美,妳若初初看,可能頭殼會戇……〉,頁88-91。
隨著本刊倡行「台語文學」以來,許多的讀者對於使用台語創作文學的可行性深抱信心,有些讀者更反應了台語創作的積極做法。他們認爲台語創作的推廣應由淺及深、步步紮實才是正途,尤其應與生活結合,才能廣植台語創作的基礎於民間。
本刊在推廣台語創作前,已呼籲台灣人用台語來寫信,蓋書信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假若人人都能試寫台語書信,則台語文字化的社會基礎就打好了。
這一期我們特別登出楊劍星先生的兩封〈台語批〉,以示拋磚引玉。楊先生是台大學生,剛學台語文字不久,就已成就斐然,這不能不說台語文字化研究者的一件喜事。
我們同時並登出楊先生的一份自編講義。這份講義簡明淸晰,是初學台語者的一塊敲門磚。楊先生的自學過程及他的試敎經驗在〈台語批〉裏可以窺其一豹。我們很誠懇地呼籲試寫台語書信的朋友,請不吝將您的信件影印投稿給〈台灣新文化〉。
楊劍星,〈簡明台語標音法及聲調講義〉,頁92-94。
‧詩‧
悱漈蘭石,〈鄉土解放的咱的醉夢〉,頁95。
渡也,〈升等會議〉,頁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