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思想與台灣之愛》目錄

劉福增,〈序:台灣之愛〉,頁3-4
    〈傳統邏輯與現代邏輯〉,頁11-13
    〈如何研究中國哲學──與陳榮捷院士一席談〉,頁14-17
    〈二難論法與老師控告學生〉,頁18-20
    〈評七十一年金鼎獎──《國語辭典》〉,頁21-29
    原刊《中國論壇》,第16卷第12=總第192期,1983925日,頁53-56
    〈敎育部與大學經營的難題〉,頁30-34
    原刊《中國論壇》,第17卷第3=總第195期,19831110日,頁47-49
    〈父在母先逝──一語多關的「用處」〉,頁35-36
    〈大學生的奬懲問題〉,頁37-43
    原刊《中國論壇》,第17卷第8=總第200期,1984125日,頁56-58
    〈維根斯坦是白癡嗎?〉,頁44-45
    〈什麼是「推理」?〉,頁46-47
    〈好的人生:愛與知識〉,頁48-49
    〈算命的兩個基本「假設」〉,頁50-51
    〈省思兩案引起的關切〉,頁52-54
    原刊《中國論壇》,第20卷第5=總第233期,1985610日,頁18-19
    〈台灣精神與台灣情調──台灣文化追求的一章〉,頁55-68
    〈殷海光與台大〉,頁69-83
劉福增口述‧楊慧君報導,〈李遠哲不是一個讀死書的人──劉福增敎授指升學主義下很難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頁84-88
    〈康寧祥與排球隊〉,頁89
    〈大學軍訓應該廢除〉,頁90-92
    原刊《中國論壇》,第23卷第9=總第273期,1987210日,頁26-27
    〈思想方法與邏輯〉,頁93-94
    〈大學共同必修科目的總檢討──給李煥部長的建議〉,頁95-101
    〈通識敎育沒弄淸楚的一些問題〉,頁102-107
    原刊《中國論壇》,第24卷第3=總第279期,1987510日,頁48-50
    〈每週專訪之一〉,頁108-111
    原刊曾毅訪問,〈民進黨應竭力促成國會全面改選〉,《政治家週刊》,復刊第1號,1987919日,頁43-44
    〈每週專訪之二〉,頁112-114
    原刊曾毅訪問,〈劉福增短評〉,《政治家週刊》,復刊第2號,1987926日,頁23
    〈每週專訪之三〉,頁115-118
    原刊曾毅專訪,〈劉福增短評〉,《政治家週刊》,復刊第4號,19871010日,頁36-38
    〈每週專訪之四〉,頁119-124
    原刊曾毅專訪,〈劉福增短評〉,《政治家週刊》,復刊第5號,19871017日,頁47-49;廖雨辰訪問,〈劉福增:西藏人不只反中共、也反中國〉,《政治家週刊》,復刊第5號,19871017日,頁42
    〈每週專訪之五〉,頁125-129
    原刊曾義專訪,〈劉福增短評〉,《政治家週刊》,復刊第6號,19871024日,頁36-39
    〈每週專訪之六〉,頁130-135
    原刊曾義專訪,〈劉福增短評〉,《政治家週刊》,復刊第7號,19871031日,頁54-57
    〈每週專訪之七〉,頁136-140
    原刊曾義專訪,〈劉福增短評〉,《政治家週刊》,復刊第8號,1987117日,頁49-51;曾義紀錄,〈劉福增敎授:「台灣前途」不是純學術問題〉,《政治家週刊》,復刊第8號,1987117日,頁59
    〈每週專訪之八〉,頁141-145
    原刊曾義專訪,〈劉福增短評〉,《政治家週刊》,復刊第9號,19871114日~1120日,頁33-35
    〈每週專訪之九〉,頁146-151
    原刊曾義專訪,〈劉福增短評〉,《政治家週刊》,復刊第10號,19871121日~1126日,頁34-37
    〈每週專訪之十〉,頁152-156
    原刊曾義專訪,〈劉福增短評〉,《政治家週刊》,復刊第11號,19871128日~124日,頁36-38
    〈三人行序曲〉,頁157-158
    〈升學考試的改革與監察委員〉,頁159-160
    〈開放「野雞學校」〉,頁161-162
    〈不是「資深代表(委員)」〉,頁163-164
    〈一毛錢總統與五千萬元縣長〉,頁165-166
    〈是開放到東歐共產國家留學的時候了〉,頁167-169
    〈想辦法辦好一兩所世界一流大學〉,頁170-172
    原刊《中國論壇》,第25卷第12=總第300期,1988325日,頁36-37
    〈蔣副院長一席談的回憶〉,頁173-175
    〈我關懷的朱高正〉,頁176-177
    〈總統應制止違憲的總預算案〉,頁178-179
    〈不是較極端而是較具批判〉,頁180-181
    〈總統府不是紀念館〉,頁182-183
    〈大陸沒有空房子〉,頁184-185
    〈「如果」,台獨與邏輯〉,頁186-187
    〈翻案是爲了要爭人的定義〉,頁188-189
    〈如何切斷國庫通黨庫〉,頁190-191
    〈孫中山:中國民主導師〉,頁192-193
    〈大陸留學生訪台問題〉,頁194-196
    〈「自由民主光耀中國」〉,頁197-198
    〈權力必須定期「淸掃」〉,頁199-200
    〈外省第二代與「老代表」〉,頁201-204
    〈民族大義的適用與誤用〉,頁205-206
    〈記者爲什麼挨打〉,頁207-208
    〈被記過者可以心安了〉,頁209-210
    〈哲學大師?〉,頁211-212
    〈「台灣應該獨立」並不涵蘊「主張台灣獨立」〉,頁213-215
    〈「革命」民主政黨?〉,頁216-217
    〈文化中國化〉,頁218-219
    〈對高中保送大專制度的建議〉,頁220-225
  ‧附錄--歐遊心影‧
    〈雅典與希臘文明的原地衰微〉,頁227-236
    原刊《民主人》,第16期,1983916日,頁46-49
    〈在愛琴海岸漫步〉,頁237-247
    原刊《民主人》,第17期,1983101日,頁45-48
    〈多瑙河上空的遐想〉,頁248-257
    原刊《民主人》,第18期,19831016日,頁47-49
    〈抽象世界的群英會〉,頁258-269
    原刊《民主人》,第19期,1983111日,頁45-48
    〈波帕爾、戈代爾、包忱斯基〉,頁270-282
    原刊《民主人》,第23期,198411日,頁46-49
    〈莎士堡的歌聲、鐘聲、溪聲與馬蹄聲〉,頁283-292
    原刊《民主人》,第24期,1984116日,頁45-48
    〈本書作者著作一覽表〉,頁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