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客家風雲》第8期(1988年6月1日)目錄

  ‧社  論‧
    〈撤除語言政策藩籬、開放客家廣電節目〉,頁6
    〈我們對「五二○事件」的憂慮與省思〉,頁7
    〈堅決反對國會設置大陸代表〉,頁7
鍾春蘭,〈編輯報告〉,頁10
  ‧讀者投書‧
鍾孝上,〈獻給全島客家鄉親的公開信──讓我們發起「客家自強運動」吧!〉,頁11-12
陳學明,〈新聞局客家人爭氣些!〉,頁12
陳永銘,〈奮起吧!客家人〉,頁12-13
五十一名台北市的客家警察,〈電視不播客語警察要上街頭〉,頁13
  ‧客家心聲‧
楊長鎭整理,〈爲四百萬客家人的母語請命!──政府應速制定合理化的語言政策〉,頁14-20
  合理的語言政策實是社會和諧相處的前提,也是民主政治應有的政治建設。政府有關單位最近正研議將來公共電視台成立後,以國台語双語播出的可行性,消息傳來,引起我客家鄉親廣泛的疑慮,深恐所謂双語播出並不包含客家話。我們認爲要掃除這些疑慮,並徹底解決目前本土意識高漲過程中,社會各階層、各部門的擾動,就必須妥善規畫出能爲各方接受的、合理的語言政策,以全面消除語言問題引起的負面社會效果。爲此,本刊特緊急邀請相關學者、專家共聚一堂,深入探討當前的語言問題,並呼籲當局應立即全面檢討既有政策,從速謀求改善之道。
蔡平洋,〈我以「客家人」自許〉,頁72-73
  如果我們這一代再不知覺醒,再不知奉獻自己的力量,那麼不久之後,「客家人」三個字恐將成爲歷史名詞了。
  ‧語  文‧
洪惟仁,〈應是「多語」不止「雙語」〉,頁22-23
  語言文化的消滅卽是語族的消失,如果我們不想遭到這樣的命運,就必須爭取我們應有的語文教育權、繼承權、傳播權和使用權。
    收錄洪惟仁,《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22月,頁64-67
莊石明,〈客家語新詩〉,頁61-63
  方言文學不但讀來親切,且更能表達深刻的鄉土情感,目前台語文學作品,以福佬台語屬多,客家台語的文學創作猶有待我們努力。
向陽,〈阿爹的飯包〉,頁63
    原刊《笠詩刊》,第72期,1976415日,頁26-27
    同見鄭良偉編注,《台語詩六家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05月,頁141-142
    同見林央敏編,《台語詩一甲子》,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810月,頁50-51
    同見林央敏編,《台語詩一世紀》,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63月,頁43
潘芳格,〈平安夜〉,頁63
彭德修,〈用漢字寫客家話的問題〉,頁64-65
  文字是最能保存語言的工具,爲了要讓客家話能延續發展、代代相傳,客家話的文字化是必須努力的工作。彭牧師從事客語漢字工作多年,特爲讀者指出一些客家話的正確漢字寫法,彌足珍貴。
  ‧海外見聞‧
魏廷朝,〈假如客家人像猶太人〉,頁24-27
  猶太人靠宗敎認同,客家人只能仰賴客家話來認同。可是,我們有能力保衞最後的一道防線──客家話嗎?客家人在台灣估計有近四百萬的人口,難道客家話不該受到應有的尊重嗎?假如我們的母語得不到尊重,一定是我們展不出實力,讓掌握政權的人覺得我們「無關痛癢」。
  ‧文  化‧
馮輝岳,〈莫叫莫叫,乖乖上轎--客家童謠選錄〉,頁28
范思源,〈客家代有人才出--客家名人陳列館卽將成立〉,頁44-47
  苗栗縣立文化中心爲表彰我客家歷代先賢,近代菁英的傑出事蹟,作爲後代子孫效法榜樣,卽將成立客家名人陳列館。
  ‧封面故事‧
徐仁修,〈大陸客家土樓〉,頁30-35
  土樓,是閩西客家人獨有的建築。它表現了客家人的智慧,也刻劃了客家人落戶定居的艱辛過程。其奇特的建築式樣,曾讓美國懷疑它是中共秘設的飛彈發射臺;許多國際建築專家在參觀後,紛紛讚嘆推崇,說它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建築。
  ‧政  治‧
    〈五二○現場目擊--農經博士當總統,農建大軍上街頭〉,頁3-5
戴興明,〈客家人創造國民黨〉,頁36
  客家人應效法當年先輩獻身革命的精神爲後代子孫保持起碼的尊嚴。
謝福健,〈國父與鍾木賢〉,頁37-39
    原刊《傳記文學》,第49卷第5=總第294期,1986111日,頁17-18
王羣添,〈王羣添先生來信〉,頁39-40
黃森松,〈歷任「小內閣」的客家代表--台灣地方政壇的另一個「陸沈」趨勢〉,頁48-52
  客家人士在省垣政壇的「陸沉」趨勢,是從嚴家淦時代開始浮現,到黃杰時代便完全明朗化。此後在「小內閣」內,客家代表所佔的席次已跟不上人口比例,嚴格說來只是聊備一格罷了。
  ‧歷  史‧
楊鏡汀,〈被扭曲的客家歷史〉,頁41-43
  歷史詮釋密切關連到人們的時代意識,被扭曲的歷史將造成當代社會中人和人之間正常關係的扭曲,因此我們有必要更正歷史扭曲之謬誤。
  ‧人  物‧
林小菡,〈康雷以身爲客家人爲榮〉,頁53-55
  每次唱「我是中國人」這句歌詞,他就情不自禁的唱成「我是客家人……」
  ‧面對面‧
傅文政口述‧鍾春蘭訪問,〈客家、政治與文化──專訪客籍省議員傅文政〉,頁56-60
  居住丘陵山區務農爲多數的客家人,在台灣「政治民主化」和「工商掛帥」的雙重衝擊下,客家人要如何進一步拓展空間,展現實力?又要如何保存、發揚自己的母語和文化,加強語群的體質?三度蟬聯省議員的傅文政,政治的訴求溫和,在客籍鄉親居多的苗栗縣有雄厚的民意基礎,爲地方實力派人物。筆者特以「客家、政治與文化」爲題,請他對當前客家人面臨的切身問題,提出他的觀點、心得。
  ‧熱門話題‧
田秋禾,〈苗栗人談劉濶才的「功過」〉,頁66-69
  這幾個月來,立法院副院長劉濶才因「朱高正護憲風波」、劉濶才兒子劉國昭是否以特權介入電信局交換機的採購,以及各地舉行的「護憲」、「護法大會」等事件,使他成爲全國性的爭議人物、各界對他的褒貶也不一。在他的故鄉苗栗,人們對他的評價又如何呢?
  ‧文化網‧
羅肇錦,〈歌諺品質有待提昇〉,頁70-71
  客家歌謠的堆疊和妙喩是一大特色,但是沒有照應、沒有結構的缺點,品質仍難以提昇。
  ‧四海一家‧
    〈美東台灣客家同鄉會春遊聚會〉,頁74
徐世安,〈鳳林舉辦客家民謠演唱〉,頁74
黃森松,〈林豐喜迎接內外新挑戰──成立農民服務中心並當選台灣農友聯盟籌備會召集人〉,頁75-76
楊國鑫,〈何易峰的客家民謠專輯問市〉,頁76
楊長鎭,〈台大「代訊」、銘傳「銘報」報導客家〉,頁77
    〈桃園掀起反六輕高潮〉,頁77-78
許木柱,〈人本精神與自立的尊貴──「大地」給台灣的獻禮〉,頁78-79
楊長鎭,〈各界爭取客家廣電節目〉,頁79
    〈我們的立場‧宗旨和理想〉,頁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