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客家風雲》第4期(1988年2月1日)目錄

鍾春蘭,〈編輯報告〉,頁4-5
  ‧讀者投書‧
丘丹靑,〈客家人應創立廣播電台與電視台〉,頁8
邱弘偉,〈建議創設「客家文教基金會」〉,頁8-9
徐淸生,〈講客家話從自家開始〉,頁9
陳生源,〈慶典節目應有客語播音〉,頁9
宋靑松,〈給貴刊的幾點建議〉,頁9-10
  ‧社  論‧
    〈支持李總統登輝代理執政黨主席〉,頁11
    〈珍視這個健康成熟的社會〉,頁11
  ‧封面故事‧
戴興明,〈第一位本省籍總統──李登輝先生〉,頁12-14
  蔣總統經國先生於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十三日下午猝在然崩逝之後,李登輝先生於當天晚上依憲法規定繼任總統,這是第一位台灣省籍人士,也是第一位具有客家血統者。出任我國總統後,其所扮演之角色自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經  濟‧
劉泰英,〈未來台灣經濟發展之展望〉,頁15
  ‧社  會‧
吳雲,〈由客家人領導的台灣首次農民運動〉,頁16-20
  一向保守、最具忍耐性的台灣農民,在受不了果價低賤,及進口水果的衝擊下,也走上街頭抗議自救。難得的是這項歷史性的運動,是由東勢地區的客家人居於主導地位。
老舍,〈台北市政府客家人的地位及影響力〉,頁21-23
  台北市人口有二百六十餘萬,是全國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但是這個工商業發達的都市,市長一職四十年來一向都是鶴佬人的天下,客家人無從置啄。客家人担任市政府的一級與二級主管更是寥若晨星,這是客家人對政治冷漠?抑是客家人在鶴佬人與外省人強勢壓力下,從政受到歧視而無法出人頭地?值得客家人深思。
黃安滄,〈揮之不去的汚染──桃園濱海四鄉今年冬天特別冷〉,頁51-54
  桃園濱海承受了林口火力發電廠十九年的汚染之後,最近又陸續爆發了基力化工、高銀化工公害。更令當地人憂懼的是:可能形成超級公害的「杜邦」和「六輕」也相繼要來設廠了。
  ‧客家企業‧
鍾林,〈從外務員到企業家--訪葡萄王企業董事長曾水照〉,頁24-26
  葡萄王的產品和葡萄王的社會參與一樣爲大家熟知。然則背後,負責人的奮鬪、器識、見解在在證明,成功不是偶然的。
邱陵,〈最初也是最後的堅持──一通電話,服務到家--專訪萬家香企業董事長吳文華〉,頁27-29
  吳文華簡樸踏實的客家作風,不輕易向劣勢低頭的堅靭個性,是萬家香企業致勝的因素。
  ‧他山之石‧
鄧榮坤,〈外籍傳教士看客家人〉,頁30-32
  在客家鄉鎭傳了六年教,有心理學碩士頭銜的羅威信牧師,最喜愛客家山歌、客家的焢肉及粄圓,對客家人、客家文化亦有細膩、獨到的觀察。
  ‧文  化‧
馮輝岳,〈人之初,性本善--客家童謠選錄〉,頁33
羅肇錦,〈客家與畬族是兄弟族?〉,頁56-59
  畬族人大都分佈在我國東南沿海的偏僻山區,與客家人所住的地域相重疊。畬族會講客家話,客家人也接受畬人部份的生活習慣。畬客在語言及文化上如何相互吸引、影響?
  ‧客家心聲‧
客家風雲雜誌社編輯,〈客家歌謠何去何從?--客家人的心聲系列座談()〉,頁34-41
戴宗立,〈客家人對政治激進或冷漠?--台灣首次客家人政治態度調査研究〉,頁46-50
  有人說客家人激進、叛逆,專門搞革命,像洪秀全與孫中山;有人說客家人冷漠、退怯,不積極參與社會各項事物,是台灣的「隱形人」。本刊「客家研究中心」的問卷調査,讓你對客家人的政治態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寫我故鄉‧
鍾鐵民,〈美得濃莊--高雄境內唯一客家大鎭美濃〉,頁42-45
  破落的三合院、穿著長藍衫的老婦、溪邊浣衣的少女……這只是美濃的一小部份,由美濃人寫美濃,才能眞正窺得美濃面貌。
  ‧回  應‧
羅肇錦,〈誰是姊妹語?〉,頁55
  ‧面對面‧
梁景峯,〈台灣走向「開放」──訪民進黨主席姚嘉文談台灣前途〉,頁60-64
  身爲民進黨黨主席的姚嘉文先生,在民進黨中被譽爲最具整合力,政治理論涵養也最深的人。目前國內政治、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均處在轉型的關鍵時刻,他對有關台灣前途的看法,格外受到矚目與重視。
王曉波口述‧鍾春蘭記錄,〈分離乎?統一乎?──專訪世界新專教授王曉波談海峽兩岸〉,頁66-73
  自從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後,海峽兩岸的三通更引起廣泛的關注。台海兩岸未來的發展會如何?王曉波,世新敎授、台灣史學研究會理事長,長期從事政治思想的研究工作,對台灣問題有精闢的見解。以下就是他對台灣前途和中國問題的看法,從理性的角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收錄王曉波,《台灣前途論集》,台北縣中和市:帕米爾書店,19895月,頁308-321
  ‧四海一家‧
    〈世界客屬總會高雄縣分會成立〉,頁74
林一雄,〈胡泉雄在龍潭播下了山歌的種籽〉,頁74
戴宗立,〈模里西斯客家鄉親表現優異〉,頁74-75
陳群翔,〈立法院副院長劉濶才的「心境反應」〉,頁75
戴愛娟,〈我們的家──溫哥華崇正會〉,頁75-76
林一雄,〈客家子弟兵橫掃台北市〉,頁76
鍾春蘭,〈宋鎭源及徐舟親臨本社〉,頁77
鍾春蘭,〈世客理事徐進達榮獲十大創業楷模〉,頁77
  ‧好書大家看‧
王瑞香,〈爲什麼他們不分家?──美國學者在美濃的田野調査〉,頁79-80
  菸葉是美濃的名產,種植菸葉需要很多的勞力,同心維繫家族的聚合免於分散。分家常造成力量零散及經濟薄弱。本文給人很多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