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台灣文化》第2卷第1期=總第4期(1947年1月1日)目錄

許壽裳,〈魯迅的人格和思想〉,頁1-3
沈天華,〈讀郭沫若著屈原研究管見〉,頁4-6
  本文係去年六月間在永安寫成的,一直擱置着沒有發表。最近「國文月刋」四十七期(卅五年九月)登載了一篇張長弓先生的釋「亂」,後面還附了兩封信,一封是李嘉言先生的致郭沫若先生函,一封是郭沫若先生答李嘉言先生書,都是討論「亂」字的。張長弓先生文中及李嘉言先生信中所引,和本文第三段頗有偶合之處。郭沫若先生的這封信,還是堅持着以前的主張。我這篇文章中第二段辯「放流」非「放浪」,尚未見有人提及。現在將這篇文章在「臺灣文化」上發表出來,不知郭,張,李三位先生有機會看得見否?
黃啓瑞,〈敎育的使命──它與政治的關係〉,頁7-9
  ‧詩  歌‧
田漢,〈夜半歌聲〉,頁9
天華,〈暮雨(外七首)〉,頁25
黃榮燦,〈版畵家:凱綏‧珂勒惠支(一八六七─一九四五)〉,頁10-13
  凱綏,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現在德國的最偉大的詩歌,它昭出窮人與平民的困苦和悲痛。這有丈夫氣槪的婦人,用了陰鬱穠的同情把這些收在她的眼中,她的慈母的腕裏了,這是做了犧牲的人民的沈默的聲音。──羅曼,羅蘭。
  ‧評  論‧
甦甡,〈也漫談臺灣藝文壇〉,頁14-17
    收錄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4月,頁166-174
  ‧隨  筆‧
楊雲萍,〈近事雜記(二)〉,頁18-19
丙生,〈生的探索〉,頁20-22
雷石榆,〈隨想〉,頁23-24
洪炎秋,〈關於「烏合之衆」〉,頁25
  ‧新『論理』‧
王博遠,〈人是吃米的,兎子是吃草的!〉,頁18-19
BC,〈你的瓶自己碰壞了你的壺〉,頁19
  ‧短篇小說‧
張冬芳,〈阿猜女〉,頁26-29
    〈編輯後記〉,頁13
    〈本會日誌〉,頁17
    〈文化動態〉,頁30-31
    收錄蘇新,《永遠的望鄉──蘇新文集補遺》,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9月,頁367-372
    〈本省文化消息〉,頁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