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台灣文化》第1卷第2期=總第2期(1946年11月1日)目錄

  ‧魯迅逝世十週年特輯‧
楊雲萍,〈記念魯迅〉,頁1
許壽裳,〈魯迅的精神〉,頁2-4
斯茉特萊著‧萬歌譯,〈斯茉特萊記魯迅〉,頁5-9
  斯茉特萊女士是有名的美國新聞記者和中國人民大衆的眞實友人。她在中國居留了十三年之久。著有「大地的兒女」、及「中國之戰歌」等與印度或中國有關的書籍。「中國之戰歌」一書是斯茉特萊最新的作品、「記魯迅」卽爲該書之一章。
陳烟橋,〈魯迅先生與中國新興木刻藝術〉,頁10-12
田漢,〈漫憶魯迅先生〉,頁12
黃榮燦,〈悼魯迅先生--他是中國的第一位新思想家〉,頁13
謝似顏,〈魯迅舊詩錄〉,頁14-17
  我抄了一本魯迅舊詩,楊雲萍兄看見了,就出題目要我做文章。使我打一個寒噤,果然魯迅的文字我是有偏愛的,否則怎麼會抄他的詩?不過我讀他的小說,論文,短評,書信,全部著作中的一篇一句,乃至一字,都是音節鏗鏘,耐人吟味。與別人所寫的東西。只可眼看却不能口讀的很兩樣。我以爲文字有音節,能吟咏,使人起奮興或快感的就是詩。至於他全部著作的內容,從現在看起來,沒有一篇不是先知先覺者的預言,就在「墳」一集中,幾篇舊文章,也句句是曠野的呼聲。我以爲文字有靈感,能啓人智慧,激動人感情的就是詩。我把兩句我以爲的理由,作了詩的根據,如果有人與我同意,以爲對的話,那麼魯迅的全部著作,可以說都是詩,所謂舊詩。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文字罷了。雲萍要我做的,就是這個,可是抗戰到底的魯迅,決不會無病呻吟,每一首詩裏,必與當時事實有關係。要解釋他的舊詩除博學外。必須瞭解他畢生生活的人方可能。所以我只好謝不能。向許季茀先生請敎,果然搖頭說:不可妾作。囘覆了雲萍也搖頭不願意。幸而魯迅的舊詩作得不多,但集在一起却很難。發表出來,公諸同好,如有遺漏,錯誤,或年代不符的地方,還希望季茀先生指正。於是寫個題目叫作「魯迅舊詩錄」一來是名副其實,二來呢表示我對一代人的景仰。
雷石榆,〈在臺灣首次紀念魯迅先生感言〉,頁18-19
S.S.記,〈音樂與美術〉,頁18-19
    收錄蘇新,《永遠的望鄉──蘇新文集補遺》,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9月,頁333-336
  ‧隨  筆‧
楊乃藩,〈市聲三題〉,頁20-21
  ‧詩‧
吳新榮,〈颱風〉,頁20-21
王白淵,〈佇立在楊子江邊〉,頁22
  ‧小  說‧
楊守愚,〈阿榮〉,頁23-29
  ‧童  謠‧
黃耀鏻詞‧邱快齊曲,〈放風吹〉,頁29
    〈後記〉,頁21
    〈文化動態〉,頁30-31
    收錄蘇新,《永遠的望鄉──蘇新文集補遺》,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9月,頁359-364
    〈本會日誌〉,頁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