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山海文化》第23&24期(2000年8月)目錄

孫大川,〈搭蘆湾手記〉,頁1
  ‧山海專題‧
山海文化雜誌社,〈我要爲你歌唱──原住民音樂專輯(下)〉,頁4-63
余錦福,〈台灣原住民傳統歌唱之脈絡〉,頁6-12
于蘇英,〈永遠的部落歌聲──台灣原住民音樂的田野錄音與出版〉,頁13-19
周朝結(Siaman Saliway),〈雅美族歌謠〉,頁20-47
江冠明,〈擺盪在山海間的旋律──台東救國團山地民謠的變奏(一九七○至一九八三)〉,頁48-54
卜袞‧伊斯瑪哈‧伊斯立端(林聖賢),〈漫談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拔兮瀑布)〉,頁55-58
高勝美口述‧黃心宜紀錄,〈追風的女兒──高勝美訪談〉,頁59-60
范姜,〈獵人王宏恩〉,頁61-63
  ‧山海文學‧
沙力浪,〈款待〉,頁64-65
撒可努,〈工地小孩〉,頁66-67
夏本‧奇伯愛雅,〈蘆葦莖驅鬼〉,頁68-69
撒可努,〈沒有媽的小孩〉,頁70-71
Komod(張哲民),〈皮膚白,穿什麼都漂亮嗎?〉,頁72
董恕明,〈嬌客〉,頁73-74
撒可努,〈給我糖吃嘛!〉,頁75-77
伊苞,〈最後的祭師〉,頁78-79
謝來光,〈誰送的Li bang bang(飛魚)〉,頁80-83
撒可努,〈VuVu的說話〉,頁84-85
都順‧瓦旦(伍哲遜),〈隔壁的阿公〉,頁86
  ‧國際原壇‧
蔡百銓,〈紐西蘭毛利人三部曲〉,頁87-89
趙珠蘭,〈鼓聲中的神祕花園──我的巫醫體驗〉,頁90-91
  ‧山海評論‧
趙啓明,〈獅子與羚羊──從全球化的觀點來看:原住民適應外來強勢文化的現象及應有的態度〉,頁93-100
楊士範,〈平和排灣族長嗣繼承制度下的城鄉遷移特色〉,頁101-112
劉子銘,〈金融風暴下弱勢族群的就業問題與解決策略──以台灣的原住民爲例〉,頁113-117
浦忠成,〈文化詮釋的弔詭〉,頁118-123
  ‧永遠的部落‧
于蘇英,〈Umin的石板屋〉,頁124-126
  ‧山海文化‧
莊華堂,〈白河地區的平埔族調查報告〉,頁127-132
吾泱,〈總督府、槍枝、原住民〉,頁133-141
王山里(IHSDANTHEBWOYADAIHSOHLUMAN),〈MABULAUENG MALASDABANG--布農族報告「氏族世系」禮俗辨正〉,頁142-151
Panai Mulu(林桂枝),〈祖靈的豐年祭〉,頁152-158
黑帶‧巴彥(曾作振),〈追溯泰雅紋面的原始意義以及觀念的演變〉,頁159-162
  ‧山海少年‧
曾玉美,〈讀書的樂趣〉,頁163
  ‧山海文論‧
簡銘宏,〈傾聽大海的聲音──論田雅各《蘭嶼行醫記》的人道關懷〉,頁164-172
  ‧特別企劃‧
山海文化雜誌社,〈原住民民族學苑文化推廣教育──原住民文化編採人才專業研習成果報告〉,頁173-180
洪德仁講‧謝來光整理,〈北投社社區雜誌經驗分享〉,頁174-178
鄭信得,〈我做『鄒訊』〉,頁179
謝福美,〈走過歲月──蘭嶼雙週刊〉,頁180
  ‧第一組專題:原住民的飲食文化面面觀‧
雅姬喜六,〈泰雅人的飲食文化──以酒宴及酒祭為例〉,頁181
高進發,〈酒的祭典儀式〉,頁182
林嘉鴻,〈米酒〉,頁183
林文淵,〈野菜〉,頁184
孫秋香,〈原住民藥用植物成份分析〉,頁185-186
金烈光、華加婧,〈Bunun獵人的一夜〉,頁187
  ‧第二組專題:原住民的物質文化‧
詹俐敏,〈泰雅族的「僅麼湎」文化〉,頁188-190
風文理,〈賽夏族臀鈴〉,頁191-192
孫生義,〈停、看、聽!原始的律動──山海的子民〉,頁193-194
黃馨宇,〈哈日會遺傳?〉,頁195-196
羅清文,〈籐編〉,頁197
  ‧第三組專題:原住民傳統技藝的傳承‧
馬賢德,〈布農族傳統技藝的傳承──雕刻〉,頁197-198
謝依霖,〈台灣原住民傳統歌謠的現代展現〉,頁199-201
汪麗花,〈阿美族情人袋的時代意義與傳承〉,頁202-203
山海文化雜誌社編輯部輯,〈山海日誌--八十八年一月一日至八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頁20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