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山海文化》第18期(1998年3月)目錄

編輯室,〈編輯室手記〉,頁1
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山海文化雜誌社主辦,〈第二屆山海文學獎徵選辦法〉,頁4-5
  ‧山海專題‧
山海文化雜誌社,〈台灣原住民聚落與社會變遷〉,頁6-63
王應棠,〈台灣原住民聚落與社會變遷序文〉,頁6
王應棠,〈重建家屋的意義〉,頁7-23
蔣文鵑,〈黑色部落的彩色夢想〉,頁24-29
戴伯芬、張見維,〈卑南普悠瑪的前世今生--南王「都市」原住民社會與空間的變遷〉,頁30-39
蔡筱君,〈歷史的航程--達悟(Tao)社會與聚落空間的歷史性發展〉,頁40-56
謝來光,〈蘭嶼東清黃昏市場〉,頁57-58
溫英傑,〈達娜伊谷生態保育與社區營造〉,頁59-63
  ‧山海文學‧
麥樹,〈麥樹之歌〉,頁64
烏尼‧姜立子,〈獵人本色〉,頁65-67
董恕明,〈非病中手札〉,頁68-69
賴發明,〈第一次──自然、yaya、我〉,頁70-71
簡鴻謨,〈山之組曲〉,頁72-74
  ‧山海文論‧
朱雙一,〈「原」汁「原」味的呈現--略論田雅各的小說創作〉,頁75-78
  ‧永遠的部落‧
李宏夫,〈阿美族太巴塱部落豐年祭之旅〉,頁79-82
高德生(Avayi),〈塔山輓歌--鄒族葬禮儀式之今昔〉,頁83-85
  ‧山海評論‧
楊士範,〈從新飲酒文化的形構過程看台灣原住民飲食文化品味的轉變現象--一個社會歷史角度的分析〉,頁86-100
翁註重,〈鳥居龍藏眼中的台灣原住民特展規畫後記〉,頁101-105
  ‧國際原壇‧
蔡百銓編譯,〈印尼文學發展史(下)〉,頁106-109
格雷森‧洛林(Grayson Noley)著‧秦健譯,〈一五四○年:喬克多印地安人(Choctaws)第一次與歐洲人交鋒〉,頁110-117
范菁文編譯,〈Irja Seurujarvi-Kari女士(北歐撒摩斯議會代表)參加一九九二年聯合國原住民工作小組會議發言〉,頁118-120
謝‧庫里洛夫著‧劉憲平譯,〈河心島〉,頁121-124
山海文化雜誌社編輯部輯,〈山海日誌--八十五年五月一日至八月三十日〉,頁125-143
山海文化雜誌社編輯部輯,〈山海季節--八十七年三月、四月、五月〉,頁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