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央敏,〈揀出台灣話文的自信──《台語精選文庫》編序〉,頁7-12。
林央敏,〈用心體會台灣文藝復興──本書代序〉,頁13-17。
〈編輯體例與閱讀說明〉,頁19-20。
第一卷 戰前台灣語文運動
劉茂清,〈白話字的利益〉,頁21-24。
鄭坤五,〈台灣國風(序)〉,頁31-32。
鄭坤五,〈就鄉土文學說幾句〉,頁33-37。
郭秋生,〈再聽阮一回呼聲〉,頁38-39。
連橫,〈雅言一二〉,頁40-41。
張深切,〈觀台灣鄉土文學戰後的雜感〉,頁42-44。
郭明昆,〈台灣話文學自然就誕生發展〉,頁45-47。
林央敏編,〈日治時期台灣話文運動散佚言論引錄篇〉,頁48-60。
黃呈聰,〈〈論普及白話文的新使命〉節錄〉,頁49。
連溫卿,〈〈言語之社會性質〉引錄〉,頁49-50。
連溫卿,〈〈將來之台灣語〉引錄〉,頁50-51。
張我軍,〈〈新文學運動的意義〉節錄〉,頁51-52。
葉榮鐘,〈〈關於羅馬字運動〉引錄〉,頁52-53。
連橫,〈〈台語整理之責任〉節錄〉,頁53-54。
黃石輝,〈〈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引錄〉,頁54-55。
郭秋生,〈〈建設台灣白話文一提案〉引錄〉,頁55-56。
郭秋生,〈〈建設台灣話文一提案〉引錄(按:題目與前一文幾相同)〉,頁56-57。
郭秋生,〈〈新字問題〉引錄〉,頁57-58。
郭秋生,〈〈生活改造的武器〉引錄〉,頁58。
黃石輝,〈〈再談鄉土文學〉引錄〉,頁59。
王詩琅,〈〈一個試評──以台灣新文學為中心〉節錄〉,頁59-60。
第二卷 戰後台語文學運動
林宗源,〈沉思佮反省〉,頁61-63。
原刊《臺灣文藝》,第104期,1987年1月,頁13-17。
宋澤萊,〈台語文字化的問題〉,頁64-71。
林央敏,〈道道地地的台灣文學──駁陳千武先生的謬見〉,頁72-77。
廖咸浩,〈「台語文學」的商榷〉,頁78-89。
洪惟仁,〈一篇台語文學評論的盲點與囿限──評廖文〈台語文學的商榷〉〉,頁90-98。
原刊洪惟仁,〈狼又來了?──評廖文『台灣文學』的商榷〉,《臺灣文藝》,第119期,1989年9-10月,頁54-61。
同見洪惟仁,《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2年2月,頁45-54。
林央敏,〈不可扭曲台語文學運動──駁正廖咸浩先生〉,頁99-108。
原刊《臺灣文藝》,第118期,1989年7-8月,頁116-122。
宋澤萊,〈何必悲觀──評廖咸浩的台語文學觀〉,頁109-111。
鄭良偉,〈更廣闊的文學空間──台語文學的一些基本認識〉,頁112-125。
林亨泰,〈台灣文學的構成與條件〉,頁126-128。
鄭穗影(沙卡布拉揚),〈台灣文學的「正名」〉,頁129-137。
彭瑞金,〈本土文學與本土語文學〉,頁138-142。
黃勁連,〈我手寫我口〉,頁143-145。
林宗源,〈建立有尊嚴的台灣文學──《蕃薯詩刊》發刊辭〉,頁146-149。
林央敏,〈回歸台灣文學的面腔〉,頁150-160。
李喬,〈寬廣的語言大道──對台灣語文的思考〉,頁161-167。
彭瑞金,〈請勿點燃語言炸彈〉,頁168-171。
彭瑞金,〈語、文、文學〉,頁172-175。
林錦賢,〈愛用筆寫出咱家己的尊嚴〉,頁176-179。
洪惟仁,〈台灣文學愛有原作〉,頁180-182。
林央敏,〈台語文學代表台灣文學──文學昧凍逃避語言的界定〉,頁183-189。
林宗源,〈台語文學就是台灣文學〉,頁190-193。
許極燉,〈台灣文學著愛用台語來栽培〉,頁194-199。
陳若曦,〈台語寫作要不得〉,頁200-202。
陳若曦,〈說台灣國語〉,頁203-205。
林央敏,〈用民族的語言寫作眞要得──駁陳若曦女士的中國本位觀〉,頁206-211。
洪惟仁,〈台語寫作要不得嗎?〉,頁212-218。
林央敏,〈台語文學的地位與未來〉,頁219-228。
‧附 錄‧
〈台語精選文庫校正表〉,頁229-233。
林央敏編註,〈台語拼音字母表〉,頁234-235。